第434章 村子上人还是太少了-《不让女儿上桌?行,那就都别吃!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村子往后好不好,全部得益于货物卖不卖的出去。

    水清正在感慨老村长的效率,听到问话回答:“暂时不愁,第一批白老爷要,给白家的铺子铺货;

    接下来做的等文华他们回来,运往余杭试试看,好不好卖、每月能卖多少支,两三个月后差不多知晓了。”

    老村长心提了起来,两三个月后要是不好卖.....随即想到起码这第一批第二批不愁,好不好卖也要试一试才知道!

    水清至少有试的本事,换成其他人哪能如此。

    水清想的是,村子上人还是太少了。

    目前四百来号人,药材坊还好,只要三十多人就成,并且这三十多人还能用在牙刷坊,占比很小。

    但牙刷坊代加工的活一下子就能占用很多人,村子上每户人家养兔子、养猪羊也得占用不少劳力,而兔子猪羊的毛料她都用得上,也是她间接促成大家投入扩大养殖。

    再就是药材,山上、田里、地里哪哪都种的有,这些供应药材坊,也必不可少。

    最后外出运送货物就更占用人力了,尤其还是村子上最健壮有力的那批汉子们。

    这一套下来,村子上只有能动弹的都要干活,都没歇的,后面再要是想做别的营生,招人就成问题了.....不过先把请老村长要办的事说了才是正经!

    王桂芬很快带着人来了,赵孙两家也派了孩子来。

    他们两家成人腿脚哪怕接上了,也没法像以往那样正常行走,外出送货是不想了,药材坊的活水清没重新招人顶替这两家的妇人,等年底的时候她们还能做。

    但牙刷坊的活不等人,他们两家没法做,腿脚不能动弹,家里没有收入,一大家子人心里哪能不慌。

    大人心里慌,孩子们也能感觉的到。

    桂芬嫂子来说了后,家里长辈催着他们过来。老村长见人到齐后,将事说了一遍。

    这下子,场面立即都沸腾了!

    都是家里的聪明人,一点就透,尤其赵孙两家派来的半大孩子,别人只是心情澎湃,他们直接蹦跳了起来。
    第(2/3)页